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2019-05-24刚刚!海淀发布一揽子政策激励科技创新!资金、空间、住房……

640.webp.jpg

5月19日上午,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发布会(2019年上半年)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副市长隋振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廖涛及市科委主任许强、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等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区委书记于军主持发布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戴彬彬发布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措施。区领导孟景伟、李俊杰、高念东、王鲁豫、刘圣国、沙海江、刘恪及中关村科学城专项办成员单位、部分中关村科学城共建联席会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中关村科学城高精尖企业负责人参加发布会。

会上,海淀区委区政府在深化去年推出的“创新发展十六条”基础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等四大全新支持政策并率先推出首批科技应用场景重点建设项目政策措施,涵盖产业支持、服务方式和创新要素等方面。

640.webp (1).jpg

本次政策和措施的集中全面推出,旨在进一步增强区域创新活力,力求更加精准地对接创新主体的需求,通过资金支持、空间利用、人才服务、市场化平台设立等“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持续激发科技创新“主力军”创新活力,升级中关村科学城“创新生态雨林”,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

创新在变,政策和服务也要因时而变,与创新的迭代同频共振。本次发布会在海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大背景下召开。

中关村科学城是全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源头和战略高地,数据显示,海淀区聚集了全国近20%的人工智能企业,也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同时基于雄厚的信息产业实力,海淀区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率先起跑,在主要细分领域已经成长出一批代表性企业,已经着手建设范围100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并建成了全国首个封闭测试场地。

640.webp (2).jpg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发展,构建世界领先的原始创新高地和产业发展高地,海淀区区长戴彬彬在会上发布《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简称“海淀人工智能十五条”),以及《关于支持中关村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简称“海淀智能网联汽车十五条”)两个产业政策。两个政策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前瞻的产业视角,注重发挥创新要素集聚和产业链条完善优势,突出重大原始创新激励,持续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开源开放平台建设,主动开放应用场景引导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以政府引导基金方式培育“耐心”资本,引导投早投长投原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世界级新高地。

同时,海淀区区长戴彬彬还围绕人才住房保障和区域空间资源管理,发布优化海淀区人才公租房保障和管理、海淀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产业空间资源管理和利用实施意见两个政策。

640.webp (3).jpg

会上,海淀区政府相关部门与图灵奖(被称作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唯一华人获得者姚期智院士为代表的世界知名科学家,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目标,共同建设海华信息技术前沿研究院。同时,围绕微芯边缘计算、自动驾驶、生物医药孵化、高端医疗器械、硬科技孵化、第三方服务等高精尖领域,与知名科学家、知名企业共建共享,落地签约一批重大项目,通过优异的政策环境和高效高质的创新服务,精准呼应创新主体的需求,营造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

前沿技术的发展,需要与应用紧密结合,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除了原有的资金、人才、空间等方面服务,还需要打通企业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提供全纬度的应用场景,搭建新技术、新产品验证、展示和推广平台,促进企业创新成果应用推广和价值提升。会上还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首批重点项目措施,海淀区遴选区域内前沿技术和代表性企业,率先在全市推出一批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项目。

首批推出共计17个重点典型科技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医疗、科技公园、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无人便利店等与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场景,以及金融风险智能监测、超高清视频技术、非公党建学习平台、5G技术推广等行业技术应用场景,并遴选具有代表性的5个项目进行合作意向签约。17个场景都由海淀区职能部门牵头实施,在投资和运营模式上,采用政府投资和企业筹措资金等多元化投入方式,对于企业投资类的项目,区政府给予一定比例资金支持。

此外,专注于生物医药和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的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验收正式揭牌。海淀区还组建了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翠湖智能网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个市场化运营平台,以有效弥补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手段缺失的短板,提升创新资源统筹能力和创新服务供给水平,形成“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产业服务体系,更好地为科技企业和高精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海淀人工智能十五条”政策亮点

人工智能是我国追赶科技前沿、甚至引领创新的重大机遇,中关村科学城是全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源头和高地。数据显示,海淀区聚集了全国近20%的人工智能企业,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其中独角兽企业11家,占全国65%,有以百度、字节跳动、寒武纪、地平线、旷视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前沿方队。海淀区在AI芯片、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及自动驾驶、智能医疗等应用领域处于国内绝对领先地位,并具备国际竞争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十分坚实。为加快海淀区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更有力地支撑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原创中心和产业高地,特制定了15条措施,亮点如下:

一是原始创新单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2亿元。强化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源头创新。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发平台和顶尖科学家团队等创新主体,面向未来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大协同的超前研究和创新攻关,对实现重大突破的项目最高给予2亿元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统、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对取得颠覆性创新成果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最多连续三年的资金支持。打造开放式产业创新体系。支持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公共计算平台、开源及共性技术平台等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根据平台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给予最高1000万元、最多连续3年的支持。

二是大力加强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和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重点围绕交通、医疗、金融、制造、教育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对示范带动效果好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全面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依托北大西门片区、中知学地区、北清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不少于100万平米的产业空间,打造高品质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创新集聚区。

三是大力加强人工智能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耐心”资本。联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起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创业基金,并设立1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引导基金,加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早期投资、长期投资、分阶段连续投资和产业链组合投资。完善人工智能测试和评估服务体系。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行业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开发测评工具和数据库,提供专业化测试评估服务。此外,还将加强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多种方式引进顶尖人才及团队,大力培育青年领军人才。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举办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论坛、峰会和赛事,打造知名品牌。

“海淀智能网联汽车十五条”政策亮点

当前,自动驾驶不断取得突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成为一片巨大的“蓝海”。海淀基于雄厚的信息产业实力,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率先起跑,在主要细分领域已经成长出一批代表性企业,已经着手建设范围100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并建成了全国首个封闭测试场地。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发展,构建世界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高地,制定了15项措施,亮点如下:

一是建设“汽车大脑”产业生态。支持建设计算、云控、车载终端、高精度动态地图、仿真测试等共性技术基础平台,以及车载智能感知、处理器芯片等核心器件,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推动交通大数据开放共享,支持测试基础数据库、场景库、仿真测试及评价系统建设,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条件。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引进、初创企业孵育和创新型企业集聚,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军团”。

二是建设“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建设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全面融合的测试环境。运用5G通信网络、智能感知、车路协同等先进技术,构建体系完备的开放测试区域,根据建设效果给予参与主体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突出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对短途接驳、物流配送、智能清扫、智能公交等自动驾驶示范应用项目,根据成效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三是建设国际产业创新合作体系。支持创新主体提升国际创新竞争力,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机构,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开展国际协同创新,鼓励国际领先企业在海淀开展产品研发和示范应用,支持科学城企业与海外顶尖高校院所、全球领军创新型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支持举办自动驾驶汽车国际赛事等创新交流活动,根据活动效果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

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首批重点项目介绍

前沿技术的发展,需要与应用紧密结合,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除了原有的资金、人才、空间等方面服务,还需要打通企业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提供全纬度的应用场景,搭建新技术、新产品验证、展示和推广平台,促进企业创新成果应用推广和价值提升。海淀区遴选区域内前沿技术和代表性企业,率先在全市推出一批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项目。首批推出共计17个重点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医疗、科技公园、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无人便利店等与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场景,以及金融风险智能监测、超高清视频技术、非公党建学习平台、5G技术推广等行业技术应用场景,并遴选具有代表性的5个项目进行合作意向签约。

一是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中心应用场景。与推想科技、汇医慧影合作,可提供快速精准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诊断服务,建设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用全球领先的医学影像设备,开展重大、罕见病诊断,探索全新的“医疗+科研”模式,打造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科研转化中心的典范。

二是101中学智慧教育应用场景。与好未来、中公教育合作,建设个性化学习平台,实现个性化施教;建设双师课堂教学系统,为薄弱校区及对口帮扶校供给优质师资;建设教学资源应用云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校管理和教学中的全流程应用,构建智慧校园。下一步,将以此为智慧教育样板,面向海淀全区逐步推广。

三是政务大数据加密融合共享平台应用场景。与华控清交合作,验证全球领先的安全多方计算技术,促进非互信数据之间的安全融合,解决数据融合中隐私保护和促进交互的核心矛盾。加速安全多方计算研究成果的转化落地,形成稳定的研发平台和定型产品。

四是智能处理芯片技术应用场景。与寒武纪、地平线、比特大陆合作,以通用芯片、半定制化芯片、全定制化芯片和类脑芯片为重点,加强原型芯片验证和量产芯片推广。针对数据中心、交通监管和安防等特定场景,提供高效能边缘计算平台及云端管理平台。

五是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应用场景。与芯视界合作,应用量子点光谱传感器,形成能够精确测量光谱的量子点耦合阵列光检测器,充分发挥其体积小、造价低等优势,实时实地进行河湖水质的智能监测,促进其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广泛应用。

人才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和管理政策亮点

人才是创新第一要素,创新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竞争,本政策立足更好地留住创新人才,降低创新人才生活成本,解决创新人才居住难题。

一是扩大创新人才保障范围。就职于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企业、重点引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人员,以及具有公共管理服务性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在职人员,均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二是降低人才公租房申请门槛。放宽户籍限制,申请人不再要求具有本市户籍,只需申请当月前3个月在海淀区工作并连续缴纳社保即可,海英人才及特殊人才还可适当放宽条件。放宽住房限制,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市有住房,但距离申请人工作单位超过15公里的,也可申请人才公租房,切实解决职住不平衡难题。

三是创新人才公租房管理机制。建立人才配租定量机制,根据申请单位的社会贡献等情况综合考量,给予房屋配租支持。建立线上审核机制,通过人才公租房配租管理系统,实现智慧监督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效率。人才公租房租赁期满的,可由人才所在单位通过产权方向区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提出续租申请,视情况给予续租支持。

产业空间资源管理和利用政策亮点

一是加强产业空间资源统筹。明确中关村科学城全域范围内,对研发设计用地、工业用地及地上办公楼宇资源纳入统筹,同时,鼓励存量低效空间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权属的原则下进行升级改造。除了国有用地,还对集体建设用地上的产业空间进行统筹。通过这些举措,增量和存量并举,最大限度扩大高精尖产业的空间承载能力。

二是提升产业空间利用效率。本着“空间资源是生产要素而非投资品”的理念,严格企业准入和退出条件,并通过《履约监管协议书》明确产出效益,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对通过股权转让、恶意利用法拍等方式无序转让产业空间的做法进行严格控制,抑制投机冲动,将有限的产业空间供给拥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发展潜力并持续专注的企业。

三是适度降低产业空间成本。通过推行“弹性供地”,将土地供应年限降为20年,并相应降低企业需承担的土地成本。同时,企业也可以采取共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租赁产业用地的方式使用空间资源,土地租金实行年租制。

四是提升产业空间配套服务水平。中关村科学城范围内产业空间,最多可按照不超过地上总建筑规模15%的比例,建设临时居住、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商业服务等七类配套服务设施。


以上内容均来自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

法律声明|图片声明| 京ICP备15018362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3007号

Copyright © 2023 北京龙德缘实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互信达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设计、网站建设、程序开发、网站维护:中互信达-段秀冬